自动测试设备(ATE)市场正随着AI芯片需求的增长而快速扩张。根据芯片类型的不同,ATE可分为存储测试机、SoC测试机、模拟/混合类测试机和射频测试机四大细分领域。在AI兴起的背景下,SoC测试机与存储测试机正加速放量。
一、测试设备市场迎来新机遇
从市场份额来看,SoC测试机和存储测试机已占据测试机市场的半壁江山。SEMI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半导体测试机市场中,SoC测试机的市占率约为60%,较2018年显著提升37个百分点;存储测试机市占率约为21%,模拟混合测试机约为15%,射频测试机占比最小,约为4%。
.png)
二、SoC测试机:AI芯片测试需求激增
SoC测试机主要用于测试集成多种功能单元的复杂芯片,其核心技术壁垒在于复杂多样的测试板卡。这些板卡需集成逻辑模块、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嵌入式存储器、外部通信接口、模拟前端、电源管理模块、人工智能加速器等组件。
随着AI及高性能计算芯片的快速发展,SoC测试机需求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测试复杂度大幅提升:现代AI芯片采用先进制程,集成度不断提高。以英伟达Blackwell GPU为例,采用4nm工艺集成了超过2080亿个晶体管。同时,芯片结构从FinFET转向更复杂的GAA结构,并广泛采用Chiplet架构,这些都显著增加了测试的复杂度和测试量。
测试时间显著延长:扫描测试作为主流测试策略,虽然能通过单一管脚测试多个向量,但串行测试方式导致测试时间大幅增加。与2010年代相比,现代芯片测试环节增加了晶圆端额外测试、裸片测试以及针对多裸片的终测,进一步推高了测试设备需求。
测试机性能要求提高:SoC测试机凭借其强大的电源和板卡资源性能,不仅能测试SoC芯片,还能通过调整板卡配置测试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存储器等多种组件。市场价格在20150万美元之间,主要供应商包括泰瑞达、爱德万和华峰测控,目前国产化率仍然较低。
三、存储测试机:HBM技术推动设备升级
AI芯片发展面临显著的"内存墙"问题,包括内存容量有限、传输带宽不足及传输延迟等问题。高带宽内存(HBM)作为解决方案,具备高带宽、低延迟、低功耗等优势,已成为AI训练芯片的主流选择。
HBM测试复杂度倍增:HBM采用多层DRAM堆叠结构及2.5D封装技术,测试包括晶圆级测试和KGSD测试。其高集成度、内嵌式I/O及裸片堆叠封装的技术特征,大幅提升了存储测试工艺的复杂度和难度。
HBM对测试设备的三大核心要求:
1.超高电流承载
HBM采用先进制程(电压<1V),但高度集成导致整体功耗激增,测试电流需求高达1000–2000A,对测试机电源板卡与DPS芯片的供电稳定性提出极限挑战。
2.极致测试精度与速率
HBM内置高速DRAM,要求测试设备具备超高时序精度与数据速率。当前先进设备已实现±45皮秒计时精度,并支持36Gbps PAM3与18Gbps NRZ的测试速率。
3.高密度并行测试能力
HBM3总线位宽达1024位,受限于物理管脚数量,需采用多通道时分复用、动态通道分配等关键技术,实现单物理管脚支持多逻辑通道,以完成大规模并行测试。
四、测试设备技术核心与竞争格局
测试机的核心硬件是测试板卡,仅需更换测试板卡就能实现多种类测试以及测试性能提升,无需更换整机。测试板卡中的专用芯片包括PE芯片、TG芯片和主控芯片,其中PE和TG芯片由于技术难度大、市场空间较小,被ADI、TI等公司垄断。
国产化进展:
模拟测试机领域:华峰测控、长川科技已占据国内相当部分市场份额,国产化率达90%
存储测试机领域:武汉精鸿的老化产品线在长江存储实现批量重复订单
SoC测试机领域:长川科技推出D9000 SoC测试设备,华峰测控推出对标V93K架构的STS8600系列
五、市场前景展望
2025年全球存储与SoC测试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0亿美元。随着AI芯片需求持续放量,SoC测试机和存储测试机的市场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AI芯片的复杂性与高性能正对测试环节提出更高要求,驱动测试设备市场特别是SoC测试机和存储测试机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在自主可控战略指引下,国内测试设备企业正加速技术突破,有望在高端测试设备领域实现国产替代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