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驱动下,后道测试与先进封装设备需求迎来爆发(上)
发布时间:2025/11/21 09:49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催生了从云端到终端的全方位算力需求。这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以ChatGPTDeepSeek等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与普及,它们不仅重塑了人机交互的方式,更引爆了对底层算力基础设施——AI芯片的庞大需求。

 

AI产业化浪潮奔涌,算力芯片与存储需求激增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AI发展的重要一极,增长态势尤为迅猛。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已达到惊人的640.7 EFLOPS(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秒)。IDC预测,同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规模将突破190亿美元,同比激增87%。展望未来,这一增长势头依然强劲,预计到2026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攀升至1271.4 EFLOPS,在20192026年间保持高达58%的年复合增长率。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AI算力芯片需求的持续放量与市场的无限潜力。

 

与此同时,AI的浪潮并未止步于云端。DeepSeek等开源模型的兴起,极大地降低了技术门槛,推动了人工智能在终端侧的落地生根。从智能手机的实时语音助手、智能家居的自动化控制,到自动驾驶汽车的实时决策,端侧AI应用的百花齐放,带动了对系统级芯片(SoC)的需求爆发。云端与端侧的双轮驱动,共同将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在2024年推向了1405.9亿元的新高度,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6%

 

/uploads/image/2025/11/21/1763689982803764/3(1).png 

 

一、AI芯片技术全景图:从通用到专用,从云端到终端

 

AI芯片是专门为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的海量计算任务而设计的硬件。它通过优化底层硬件架构,高效执行大规模并行计算和复杂的神经网络算法,是实现AI技术发展的物理基石。

 

从技术路径看,AI芯片主要分为四大流派:

 

1.  GPU(图形处理器): 本是图形渲染的专家,但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使其成为AI训练和推理的“主力军”,尤其擅长处理深度学习中的大规模矩阵运算。

2.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具备硬件可编程的灵活性,可根据特定算法进行定制,在能效和延迟上表现优异,常部署于需要快速响应的边缘计算和推理场景。

3.  ASIC(专用集成电路): 为特定应用(如AI推理)量身定制的芯片,一旦设计完成,性能和能效比极高。但其开发周期长、成本高,功能扩展性差。

4.  NPU(神经网络处理器): 专门为神经网络算法设计的处理器,模拟人脑神经元结构,在移动设备、物联网终端等对功耗敏感的场景中表现出色。


/uploads/image/2025/11/21/1763690010860369/4(1).png 

 

从应用场景看,AI芯片可分为云端与终端两大阵营:

  • 云端AI芯片:部署在数据中心,是算力的“发电厂”。它们通常具备超强算力(100 TOPS以上),又可细分为:

  • 训练芯片:负责“教授”AI模型,需要处理海量数据,进行反复迭代运算,对计算精度和性能要求极致,成本高昂。

  • 推理芯片:负责“执行”训练好的模型,服务于实际应用,更注重响应速度、能效比和成本。

  • 终端AI芯片:嵌入到各种终端设备中,是智能的“末梢神经”。它们强调高计算能效,能够在本地完成数据处理,降低对云端的依赖,提升响应速度与隐私安全性。

 

/uploads/image/2025/11/21/1763690037948825/5(1).png 

 

二、算力芯片的“粮仓”:先进存储技术至关重要

 

AI算力芯片的强大性能,离不开高性能存储系统的支撑。处理数以亿计的文本、图像数据,不仅需要巨大的存储容量,更需要极高的数据传输带宽,以避免“数据饥饿”,确保计算单元始终满负荷工作。

 

AI服务器对存储性能的要求远非传统服务器可比:

l内存(DRAM):DDR5正快速取代DDR4,其数据传输速率是后者的两倍以上,单模块容量也提升至128GB。据美光科技数据,一台AI服务器的DRAM用量是普通服务器的8倍,NAND闪存容量是3倍。

l显存:AI加速卡领域,高带宽内存(HBM)已全面超越GDDR成为主流。HBM通过3D堆叠技术,实现了带宽、容量、功耗和物理尺寸的全面优化,完美契合了AI训练对高吞吐量的苛刻要求。

l存储硬盘:高速固态硬盘(SSD)已全面替代机械硬盘(HDD),以满足快速数据加载和缓存的需求。

 

训练与推理对存储的需求也存在差异: 训练卡因需处理海量数据,普遍采用高性能的HBM;而推理卡在保证实时性的前提下,更注重成本效益,因此多采用性价比更高的DDR内存方案。

 

/uploads/image/2025/11/21/1763690194188884/6(1).png 

 

三、端侧AI的“大脑”:SoC芯片迎来黄金发展期

 

端侧AI的普及,其核心载体是系统级芯片(SoC)。SoCCPU(通用计算)、GPU(图形与并行计算)、NPU(神经网络计算)、内存控制器及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等,高度集成在一颗芯片上,实现了在终端设备上完成复杂AI任务的能力。这种“本地化智能”模式,减少了数据上传至云端的延迟和隐私风险,也缓解了云端数据中心的压力。

 

与功能相对简单、主要用于控制任务的微控制器(MCU)相比,SoC集成度更高、处理能力更强,是复杂智能设备的“大脑”。

 

/uploads/image/2025/11/21/1763690227946283/7(1).png 

 

SoC设计的核心在于IP核(知识产权核)的复用。 IP核是预先设计、验证好的功能模块(如CPU设计、接口协议等)。通过购买和集成这些成熟的IP核,芯片设计公司可以大幅缩短开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快速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随着端侧AI应用的爆炸式增长,全球SoC芯片市场正稳健扩张,据Mordor Intelligence预测,到2030年,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741亿美元。


/uploads/image/2025/11/21/1763690246157141/8(1).png 

 

四、全球竞争格局:海外巨头主导,国产力量崛起

 

当前,全球AI芯片市场仍由海外科技巨头主导。英伟达凭借其在GPU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和成熟的CUDA软件生态,占据了近90%的市场份额,形成了强大的护城河。英特尔、AMD、谷歌和高通等公司也凭借其技术积累和全面布局,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席位。

 

然而,在“自主可控”的国家战略指引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下,中国芯片企业正奋力追赶,加速打破技术垄断:

 

l华为海思: 推出昇腾系列AI处理器,其中昇腾910B的性能已对标英伟达A100,算力达到640 TOPSINT8),是国内技术实力的代表。

l海光信息: 基于x86架构授权,开发了DCU(深度计算单元)系列产品,“深算2号”已在数据中心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具备高性价比优势。

l寒武纪: 专注于AI芯片设计,其思元370推理卡集成了390亿晶体管,INT8算力达256 TOPS,在推理市场持续迭代。

 

/uploads/image/2025/11/21/1763690275095140/9(1).png 

 

五、产业链的连锁反应:测试与封装设备需求水涨船高

 

AI芯片的复杂性与高性能,对产业链的上下游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测试和先进封装环节。

 

1. 测试机市场扩张

无论是集成了众多功能单元、设计极为复杂的SoC芯片,还是容量与带宽不断挑战极限的HBM等先进存储芯片,其制造过程中的测试环节都变得至关重要且成本高昂。芯片复杂度的提升直接推动了高性能测试机需求的增长。受高性能计算(HPC)和AI芯片需求的驱动,2025年全球存储与SoC测试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0亿美元。

 

2. 先进封装成为必争之地

为了进一步提升芯片性能,特别是实现GPUHBM之间的高速互联,传统的封装技术已难以为继。HBM显存+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 为代表的2.5D/3D先进封装技术已成为AI芯片的主流方案。CoWoS如同为芯片搭建的“高架桥”和“立体交通网”,让不同功能的芯片单元能够以最短距离、最宽通路进行数据交换。

 

/uploads/image/2025/11/21/1763690344646551/10(1).png 

 

先进封装,特别是2.5D3D封装,其工艺流程已接近晶圆制造的前道工序,需要引入:

l前道图形化设备: 如薄膜沉积(PVD/CVD)、涂胶显影、光刻、刻蚀、电镀等设备,用于制作硅通孔(TSV)、微凸块等精密结构。

l传统封装设备升级: 对减薄机、划片机、固晶机、键合机等也提出了更高的精度和工艺要求。

 

/uploads/image/2025/11/21/1763690360211861/11(1).png 

 

这场由AI引发的硬件革命,正沿着产业链逐级传导,驱动着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升级与创新,开启了半导体产业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推荐阅读
屹立芯创董事长魏小兵出席中国—马来西亚工商界午餐会
2024-07-02
探索半导体封装新天地:清华&南大学生走进屹立芯创开启创新研发之旅
2024-07-29
AI芯片驱动下,后道测试与先进封装设备需求迎来爆发(下)
2025-11-26
AI芯片驱动下,后道测试与先进封装设备需求迎来爆发(中)
2025-11-25
SAW滤波器封装演进史:屹立芯创除泡+真空贴压膜技术赋能跨代工艺
2025-11-07
CSPT 2025圆满落幕 | 屹立芯创以“除泡”硬实力,赋能AI时代先进封装
2025-10-30
屹立芯创SRS:突破混合键合翘曲与应力瓶颈
2025-10-22
屹立芯创诚邀您共赴CSPT 2025:共探AI算力时代先进封装气泡破局之道
2025-10-17
屹立芯创真空压力除泡系统交付OSAT巨头,国产高端装备再破壁垒
2025-10-14
为中国芯造“屹立”器!屹立芯创除泡系统成功交付
2025-09-24
“堆”出万亿算力:先进封装如何驱动AI算力爆发
2025-09-18
屹立芯创先进封装贴压膜系统落地深圳大学,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
2025-09-11
决胜微米之间:DAF胶膜真空除泡方案
2025-08-27
DAF胶膜(Die Attach Film)详解
2025-08-20
屹立芯创交付晶圆级真空贴压膜系统:国产高端装备助力先进封装良率跃升
2025-08-05
半导体传统封装与先进封装的对比与发展
2025-07-30
Chiplet与3D封装技术:后摩尔时代的芯片革命与屹立芯创的良率保障
2025-07-29
NCF贴压膜工艺:先进封装的核心技术解析
2025-07-24
屹立芯创半导体除泡技术:提升先进封装良率的关键解决方案
2025-07-23
里程碑!屹立芯创除泡系统落地马来槟城,深耕 IoT 与先进封装
2025-07-15
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工艺介绍
2025-07-10
除泡机压力多少最好?屹立芯创真空除泡机的解决方案
2025-07-07
安全生产月 | 屹立芯创技术赋能 “零泡” 安全
2025-07-04
屹立芯创2025 SEMICON China圆满收官:创新方案获瞩目,创新赋能封装技术
2025-03-28
新年首发,全自动除泡系统开辟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企业
2025-01-06
正式交付!首批国内头部客户2.5D/3D应用设备今日交付!
2024-12-06
展会动态 | 2024CSPT封测年会,融合创新,协同发展
2024-09-24
深化合作,共谋发展——马来西亚FANCO PRECISION领导一行到访屹立芯创,共商合作机遇
2024-07-10
如何解决IGBT模块内部空洞、分层等间隙类缺陷?真空压力除泡系统给出先进封装除泡整体解决方案
2024-07-10
一键解决芯片键合封装难题!
2024-05-17
多芯片堆叠封装工艺, 屹立芯创有绝招!
2024-04-24
一键解决芯片键合封装难题!
2024-04-18
屹立芯创 | 散热铟片除泡解决方案再升级
2024-04-16
多芯片堆叠封装工艺, 屹立芯创有绝招!
2024-04-16
因聚而生 共赴未来 | 屹立芯创受邀参加2024九峰山论坛暨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博览会
2024-04-11
聚焦先进封装工艺,屹立芯创秀出IGBT行业设备解决方案!
2024-04-10
为什么SiC模块未来将由灌胶模块转为塑封模块
2024-04-03
屹立芯创蝉联SEMI产品创新奖,除泡品类开创者再获殊荣
2024-04-02
屹立芯创三月大事记
2024-04-02
深耕除泡领域20年,屹立芯创登陆SEMICON CHINA,带来国产除泡芯方案
2024-03-20
底部填充胶可靠性有哪些检测要求
2024-03-19
SEMICON China 2024 | 倒计时最后一天,屹立芯创邀您共话半导体芯未来
2024-03-19
预约参展 | 屹立芯创与您相约SEMICON CHINA 2024上海展会
2024-03-19
“探讨科技前沿,共话创新未来”屹立芯创交流会圆满结束
2024-03-14
屹立芯创再获殊荣:2023年度发展共赢企业!
2024-02-23
Underfill气泡解决方案-屹立芯创高温真空压力除泡系统
2024-01-18
环氧树脂基底部填充电子封装胶的三大主要问题
2024-01-16
倒装芯片为什么要使用底部填充胶?
2024-01-11
TOP 10! 屹立芯创跻身2023半导体设备新锐企业榜单
2024-01-11
【干货】underfill底部填充胶空洞的原因、检测及分析
2024-01-11
除泡机漏气怎么办?屹立芯创真空除泡机解决您的烦恼!
2023-09-01
3D DRAM,还能这样玩!
2023-08-30
屹立芯创受邀参加第七届中国系统级封装大会,核心技术助力先进封装制程发展
2023-08-24
先进封装 | SiP封装技术之TSV封装失效分析
2023-08-22
屹立芯创与上海交大智研院共建半导体先进封装联合实验室正式落成
2023-07-14
如何去除环氧胶中的气泡?
2023-07-14
屹立芯创携除泡品类正式亮相SEMICON CHINA,卓越国产设备荣获SEMI产品创新等奖项
2023-07-11
SEMICION CHINA | 屹立芯创实力出场,带来除泡品类整体解决方案
2023-07-03
先进封装之面板芯片级封装(PLCSP)简介
2023-06-21
走进华润微电子|屹立芯创参加中半协封测分会与华润微电子对接交流会
2023-06-14
屹立芯创「产学研」深度品牌项目 | “芯火力量”走进深圳大学
2023-06-09
IGBT焊接层空洞的形成及解决方案
2023-06-06
长三角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大会召开!屹立芯创成为首届成员企业与技术专家受聘企业
2023-05-11
屹立芯创「产学研」深度品牌项目 | “芯火力量”走进清华大学
2023-05-10
OCA贴合后总是出现气泡问题?请查收这份全贴合气泡分析和经验总结
2023-04-25
半导体减少空洞、提升良率的新方法
2023-04-18
半导体封装制程中的铟片工艺
2023-01-12
返回列表
业务咨询
扫码咨询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